图书介绍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中国模式【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中国模式
  • 杨文志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04678133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596页
  • 文件大小:259MB
  • 文件页数:612页
  • 主题词:公民-科学-素质教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中国模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全球浪潮1

第一节 公民科学素质及其起源1

一、科学素质乃国民素质基石1

二、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出及定义6

三、公民科学素质的基本特点13

第二节 公民科学素质的内涵15

一、公民科学素质的价值取向15

二、公民科学素质的认知演进17

三、公民科学素质的文化差异23

四、公民科学素质的基本功能26

第三节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全球化52

一、国力竞争引爆公民科学素质发展52

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历程67

三、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国际经验70

第二章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中国化74

第一节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行动纲领74

一、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国际动向74

二、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实践79

三、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纲领86

第二节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府推动108

一、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国家体制108

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规划部署113

三、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督促评价117

第三节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社会参与121

一、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社会动员121

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动员125

三、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社群动员136

第三章 公民科学素质的标准与测度143

第一节 公民科学素质的基本结构143

一、了解科技知识的程度143

二、掌握科学方法的程度145

三、具备科学思想的水平147

四、崇尚科学精神的程度148

五、科学处理问题的能力154

第二节 公民科学素质的基本标准161

一、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可度量性162

二、公民科学素质标准的国际经验164

三、公民科学素质基本标准的制定167

第三节 公民基本科学素质的测度186

一、公民科学素质的测评要素187

二、公民科学素质的测评设计190

三、公民科学素质的测评方式194

四、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的实施195

第四章 全民科学素质系列行动203

第一节 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203

一、青少年决定国家未来203

二、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205

三、教会青少年科学思考212

四、激励青少年科学探究218

五、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219

六、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223

第二节 农民科学素质行动225

一、推动农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225

二、强化农村重点人群科普服务229

三、增加农村科普公共服务供给230

四、开启农村科普服务的新引擎233

第三节 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235

一、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建设的新形势236

二、城镇劳动者必备的科学素质250

三、大力提升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和能力253

第四节 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254

一、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特殊重要性254

二、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必备的科学素质259

三、大力提升领导干部与公务员科学素质263

第五节 城镇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265

一、发挥科普在人的城镇化中的作用265

二、城镇社区科普公共服务供给方略268

三、城镇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服务创新270

第五章 科技教育公共服务供给276

第一节 科技教育发展的新动向276

一、科技教育的全景化277

二、科技教育的融合化279

三、科技教育的乐享化281

四、科技教育的促成化285

第二节 制定和完善科技教育课程标准286

一、学龄前科学教育课程标准286

二、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89

三、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96

四、高中科学教育课程标准299

第三节 科技教育公共服务的创新302

一、创新科技教育公共服务理念303

二、大力提升科技教育师资水平311

三、强化学校科技教育服务供给314

四、丰富校外科技教育服务供给318

第六章 科技传播公共服务供给327

第一节 科技传播对公民科学素质的影响327

一、大众媒体成为科技信息传播主渠道327

二、新媒体对科技信息传播的影响日盛330

三、微传播对公众科学素质的深刻影响338

第二节 信息化引发新的科技传播革命343

一、科技传播阵地随着公众转移343

二、信息技术推动科技传播革命346

三、公众需求引发科技传播变革349

四、科技传播人的跨界和锐变353

第三节 开启科技传播深度融合新时代372

一、推动科技传播媒体深度融合372

二、实施“互联网+科技传播”行动382

三、推动建立科技传播的网络社群402

第七章 科技普及公共服务供给406

第一节 科技普及对公民科学素质的影响406

一、科技普及是公众理解科技的有效手段406

二、科技普及是公众释疑解惑的重要途径414

三、科技普及是公众参与创新的重要方式417

第二节 现代科技馆展教服务供给的创新418

一、科技馆展教服务的时代使命418

二、科技馆展教服务的发展趋势429

三、科技馆展教公共服务供给的创新434

第三节 科技普及活动服务供给的创新446

一、大型主题科技普及活动创新446

二、群众自主性科技普及活动创新451

三、营造科技创新文化的情境氛围453

第八章 科普产品创意生产与供给462

第一节 科学内容是科普产品的灵魂462

一、科普始终以科学内容为王462

二、围绕公众需求遴选科普内容465

三、围绕科技发展遴选科普内容468

第二节 现代科普表达方式的创新476

一、科普表达方式的时代性偏好477

二、科普阅读视听类作品的创作创新486

三、科普展教类作品的创作创新494

四、科普文创类作品的创作创新495

五、科普融合类作品的创作创新500

第三节 开启现代新共享科普时代506

一、共享经济将为科普发展注入新动能506

二、推动传统科普向共享科普的转型511

三、建立和完善新共享科普体制机制513

第九章 开启新时代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新征程517

第一节 公民科学素质托起中国梦517

一、公民科学素质事关中华民族复兴518

二、全面小康亟须补齐科学素质短板533

三、现代化对公民科学素质的新要求536

四、全球化对国民科学素质的新要求539

第二节 公民科学素质成就世界科技强国547

一、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同等重要548

二、厚植创新人才辈出的社会文化土壤558

三、适应新科技与产业革命的新要求563

第三节 公民科学素质引领人民美好新生活572

一、科学素质决定生活品质572

二、新科技引领人类新生活575

三、紧跟人机同台共舞时代583

主要参考文献59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