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巫滩与巫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巫滩与巫术
  • 胡健国著 著
  • 出版社: 海口:海南出版社
  • ISBN:780590264X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368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8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巫滩与巫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 薛若邻1

第一章 巫与傩1

一、巫的南北分野1

1.巫、巫术与宗教1

2.羌氐氏族的三大集团4

3.西北苗民的繁衍5

4.南、北巫文化的比较6

作者前言7

5.萨满巫文化与傩祭巫文化12

6.方相、面具、蚩尤16

7.萨满与傩祭的共性与个性19

8.萨满与巫傩的共同命运24

二、傩神与开天神话27

1.傩坛中的“祭祀神”与“宗主神”27

2.傩神的地域性与民族性29

3.“洪水神话”的波澜34

4.上古血缘婚的折光40

5.伏羲在巫傩中的地位42

6.女娲与“踩九州”43

7.盘瓠-盘古事变对巫傩的影响44

8.古巫的历史功绩50

一、神话中度过童年的楚民族55

1.祝融氏及其后裔55

第二章 楚族与巫傩55

2.大巫熊铎为楚奠基56

3.楚庄王钦马黄河57

二、傩文化滥觞中的巫、神对抗58

1.颛顼南下为楚先祖58

2.蚩尤与黄帝的“古巫大战”59

3.“三苗国”的崛起61

4.重、黎“绝地天通”62

5.楚巫报复颛顼的特殊手段64

6.舜逐欢兜于崇山65

7.禹制祭器,从原始宗教迈向人为宗教67

1.周公制“礼”,巫、祝分治73

第三章 巫傩幽灵73

一、周代:巫傩的规范73

2.傩祭形成理论中的两个时代缺环75

3.周代傩祭的等级77

4.巫傩古剧--蜡祭78

5.《周易》与伏羲八卦80

二、春秋战国:楚巫的中兴84

1.楚巫理论家观射父84

2.庄王求雨,再兴巫教85

3.《九歌》与巫风87

三、秦汉:巫觋干朝政89

1.秦先祖与楚先祖89

2.秦始皇与楚巫90

3.汉刘邦尊楚制,重祭祀91

4.汉武帝立“粤祝词”93

5.壮观的汉宫傩94

6.汉代“雩礼”巫术95

7.武帝末年的“巫蛊案”96

四、南北朝:倡优入傩仪97

1.傩祭倡优化是巫觋政治失宠的出路97

2.巫术集成《荆楚岁时记》99

3.西域月氏与胡族102

4.“胡公头”乃巫、佛合流的产物103

5.楚先民返祖归宗的《上云乐》104

6.南北朝宫傩承汉制105

五、隋唐:民间巫傩盛106

1.朴素的隋朝宫傩106

2.唐朝宫傩世俗化107

3.楚、巴巫风烈108

4.龙女、钟馗入傩俗110

5.晚唐安徽祀昭明111

6.粤巫崇“枫人”112

六、宋元:傩祭戏剧化113

1.隆重的宋代宫傩和娱人的乡傩113

2.“诸军傩”与“百姓傩”116

3.桂林傩面具和傩戏117

4.巴蜀傩祭中的“二郎神”119

5.三湘楚巫遗风121

6.黔、粤、吴中荆楚旧俗123

7.元朝汉巫受压抑125

8.东楚仍巫风126

9.滇地楚巫盛127

七、明代:楚地遍巫风127

1.朱元璋遍访应祀神127

2.南通借城隍兴巫风128

3.傩神孟姜女脱颖而出129

4.湘北古傩犹存135

5.湘、桂祭祀盘古136

6.唐明皇入傩坛139

7.黔地乡傩、地戏并存142

8.安徽贵池傩戏兴盛145

9.广西贵县祀“梅山祖”146

10.江西瑞州行猖祭148

11.广东番禺“跳大王”149

12.陕西端公崇“茅山”150

13.云南乡傩唱“关索”152

八、清代:傩戏寓傩祭154

1.清初沅湘傩坛作“神戏”154

2.广西壮人剧戏“作星”156

3.贵州土人“跳鬼”迎“山魈”156

5.广东游傩“扮戏剧”159

4.安徽傩班“扮台戏”159

6.四川社戏“赛神幢”160

7.清代中叶三湘傩戏风行161

8.江西行古傩,粤东“跳茅山”165

9.历史人物入桂傩166

10.贵州苗巫演“仙娘”167

11.江浙驱傩跳“女判”168

12.巴蜀巫觋“迎猫虎”,云南端公“舞春棒”169

13.晚清巫傩迷信有共识170

14.三湘傩祭成“乡例”171

15.江西竞修“傩神庙”176

16.贵州傩戏的演变177

17.西南傩俗尽楚风178

18.巫傩中的“马氏神”180

九、民国:巫傩渐衰微183

1.广西“革故鼎新”出现“禁巫”现象183

2.西南各地巫傩处境艰难184

3.湖南“还傩愿”被贬为“陋习”186

第四章 傩与宗教、民族、民俗192

一、巫傩中的儒、道、释192

1.《周礼》“傩”记与儒家的祭祀观192

2.巫与道的融和互补195

3.“佛光”射入傩祭197

4.道教神系中的原始宗教痕迹199

5.傩祭神谱的三种表现形式202

6.傩坛法事的地方性、民族性与封闭性210

7.部分傩坛法事简介214

8.傩坛中的“念咒”巫术219

9.沟通神鬼的“符箓”223

10.隐晦莫测的“字讳”232

11.神秘的“手语”--掌诀233

12.巫傩的民间机构、师承形式及派系236

13.傩戏中的宗教成份240

二、巫傩文化中的多民族因子245

1.洪水神话的启示245

2.湘楚民族融合的“五溪蛮”现象248

3.迁徙中的民族融合252

4.傩文化中民族融合的历史烙印254

三、傩坛中的巫术民俗260

1.商周古巫的巫术、祭祀并举260

2.祀神治病261

3.追魂赎魂264

4.禳灾纳吉266

5.求神赐子268

6.其他巫术民俗269

第五章 巫傩艺术273

一、傩坛:原始的洞穴神界273

1.神灵与“桃源洞”273

2.湘西凤凰傩坛275

3.沅水沅陵傩坛278

4.澧水石门傩坛279

5.湘水衡南傩坛280

6.湘南瑶族傩坛281

7.贵州德江傩坛282

8.贵州道真傩坛283

9.四川江北傩坛284

二、面具:巫术、图腾的嬗变285

1.面皮崇拜285

2.巫术面具286

3.面具材料与祭仪287

4.桂林傩戏面具289

5.傩面具结构290

6.傩面具造型292

7.傩坛偶像300

8.古楚地部分地区傩面具现状301

9.部分傩面具人物简述303

三、法器:荒诞的巫术遗存309

1.工具思维与艺术思维309

2.牛角与犀牛311

3.师鞭与“赶山鞭”312

4.师棍与蛇313

5.杯筊与竹子315

6.师刀与柳巾316

7.“桥”与“长沙箓”318

8.法冠与法衣320

9.法铃与伞323

1.上古巫音324

四、傩腔:巫音的延续325

2.傩坛巫音325

3.傩腔的初级阶段327

4.傩腔的曲调派生328

5.湘楚主要傩戏流行区傩腔简介329

6.傩腔曲调的结构形态332

7.傩腔的基本板式334

1.史前戏剧源于祭祀335

五、傩戏:人神交感的舞台335

2.傩坛上的“人神”336

3.傩舞中“神人合一”的因素337

4.法事孕育的傩戏338

5.傩坛法事戏剧的特点340

6.傩堂大本戏《孟姜女》情节的流变344

7.傩戏《孟姜女》的艺术特色348

8.傩戏《庞氏女》的形成及艺术特色350

9.傩戏《龙王女》的艺术特色358

10.傩戏《花关索》在各地的流变360

11.傩戏《桃源洞》的形成、发展及其艺术风格362

后记3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