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比较教育的发展与认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比较教育的发展与认同
  • 钟宜兴著 著
  • 出版社: 高雄復文图书出版社
  • ISBN:9575557077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38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5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比较教育的发展与认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比较教育的发展与学科认同问题1

第一节 问题缘起与思索1

第二节 国外对比较教育学术发展的研究6

第三节 台湾学界对比较教育学术发展的研究11

第四节 本书的写作体例14

第二章 比较教育社群17

第一节 国际组织17

一、联合国教育科学与文化组织19

二、世界银行26

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8

四、欧洲联盟30

五、美洲国家组织32

六、国际评鉴与教育评量协会34

第二节 研究学会37

第三节 主要国家教育援助与比较教育研究教学单位43

一、日本43

二、中国大陆48

三、香港50

四、俄罗斯51

五、瑞典53

六、德国53

七、法国56

八、英国58

九、美国62

十、加拿大68

第四节 结语70

第三章 定义与议题77

第一节 比较教育的定义78

第二节 研究议题83

一、二次世界大战战后至1960年83

二、1960年至1970年代中期87

三、1970年代中期至1990年98

四、1990年至新世纪的开始105

第三节 结论113

一、议题衍生的影响因素113

二、议题内容的分析119

第四章 目的、性质与定位125

第一节 比较教育的目的125

第二节 目的之分析与讨论131

一、个案研究与通则建构132

二、理论建立与实务运用140

第三节 比较教育的性质149

一、以比较为主要研究方法150

二、以当前的整体教育为研究旨趣151

三、以文化理解为研究观点152

四、以科际整合方式进行研究154

第四节 性质之分析与讨论157

一、比较方法之有无158

二、研究代表性之确定160

三、历史文化之探索162

四、科际整合的方式164

第五节 比较教育的定位170

第五章 研究方法177

第一节 战后至1960年代:历史因素研究时期178

一、Issac Kandel178

二、Freidrich Schneider180

三、Franz Hilker182

四、Nicholas Hans185

五、Arthur Moehlman186

六、Joseph Lauwerys188

七、Vernon Mallinson190

第二节 1960年代至1970年代中叶:科学研究方法时期194

一、G.Z.F.Bereday196

二、Brian Holmes201

三、Edmund King205

四、Noah,H.与Eckstein,M.208

第三节 1970年代中期至1990年:巨观与微观研究方法各自擅场时期212

一、巨观研究发展方向214

二、微观研究发展方向221

第四节 1990年代迄今:多元方法运用时期225

一、社会制图学227

二、「国际学校效能研究计画」232

三、「第三届国际数学与科学研究」233

第六章 方法论237

第一节 「比较」「方法」之概念分析238

一、研究方法与思维方法240

二、「比较」方法为比较教育特有之方法244

三、比较方法的层次246

四、学科独特方法之重要性247

第二节 研究典范的转移251

第三节 比较教育相关理论258

一、现代化理论258

二、人力资本论261

三、殖民、新殖民与后殖民理论262

四、依赖理论268

五、世界体系理论271

六、后现代主义273

第七章 结论与反思281

第一节 结论281

第二节 反思285

附录289

参考书目2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