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行政法释义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行政法释义学
  • 李洪雷著;曾宪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190808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41页
  • 文件大小:87MB
  • 文件页数:46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行政法释义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一、行政法释义学的基本特点3

二、中国行政法释义学的构建9

三、本书的体系安排16

第一章 行政法的基础范畴19

第一节 行政19

一、对行政概念的界定19

二、与相关概念的辨析23

三、行政的特点25

四、行政的分类28

第二节 行政法33

一、行政法的概念33

二、行政法的特点34

三、行政法的分类36

第三节 行政法的渊源39

一、行政法的渊源概说39

二、行政法的成文法源40

三、行政法的不成文法源45

第四节 作为公法的行政法48

一、公私法二元论的功能48

二、公私法二元论的相对性50

三、公私法的区分标准50

第五节 行政法律关系53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53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分类55

三、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56

四、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与消灭58

五、特别行政法关系60

第二章 行政法基本原则65

第一节 行政法基本原则概述65

一、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概念与特性65

二、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来源68

三、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内容70

第二节 依法行政原则71

一、法律优位原则71

二、法律保留原则72

第三节 平等原则79

一、平等原则的概念79

二、平等原则的衍生原则80

三、平等原则与我国行政法制实践81

第四节 比例原则81

一、比例原则概述81

二、比例原则的内容84

三、比例原则与我国行政法制实践85

第五节 信赖保护原则86

一、信赖保护原则的概念86

二、信赖保护原则的发展87

三、信赖保护原则与法律安定性原则88

四、信赖保护原则适用的条件89

五、信赖保护的方法91

六、信赖保护原则的适用领域92

七、信赖保护原则与我国行政法制实践95

第六节 其他的行政法基本原则97

一、人性尊严原则97

二、诚实信用原则102

三、公益原则105

四、行政效能效率原则108

五、正当程序原则110

第三章 行政法的适用与解释115

第一节 行政法的适用115

一、行政法规范的结构115

二、行政法规范的适用116

三、法律解释与事实定性的互动119

第二节 行政法的解释120

一、概说120

二、行政法解释的形式121

三、行政法解释的因素131

四、行政法解释的目的139

五、司法解释与行政解释147

第三节 行政法的补充151

一、法律漏洞及其补充概说151

二、法律漏洞的认定标准151

三、法律漏洞的产生原因与种类154

四、法律漏洞的补充155

五、关于“超越法律的法之续造”与“法官对法律的背离”160

第四节 行政法规范的选择162

一、行政法规范的效力等级和适用规则162

二、行政法规范冲突的裁决机制165

第四章 公务主体的法律形态169

第一节 公务主体的法律形态概述169

一、从科层制到分散化169

二、公务主体的法律形态与公务的性质170

三、宪法规范与公务主体的法律形态172

四、我国公务主体的概念及其重构173

第二节 行政机关181

一、科层制的优势与不足181

二、行政机关的概念184

三、行政机关的类型187

四、行政机关的管辖权196

五、行政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198

六、行政体制改革与我国行政机关组织法的完善201

第三节 公法人202

一、公法人的概念202

二、公法人的类型204

三、公法人与中国行政法207

第四节 行政署209

一、行政署的概念209

二、行政署的分类209

三、独立署210

四、执行署214

第五节 承担公务的私人221

一、私人承担公务的正当性221

二、被授权人222

三、私人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224

第六节 私法形式的公务组织228

一、概述228

二、法律形式的选择自由及其限制229

三、对私法形式行政组织的法律控制230

第五章 公务员法的基本制度232

第一节 公务员法概述232

一、西方国家的公务员法232

二、我国公务员法制的建立与发展234

三、我国公务员法的渊源与特点237

第二节 公务员的概念、范围与分类239

一、公务员的概念与范围239

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和人员246

三、公务员的分类247

第三节 公务员主管部门252

一、公务员主管部门的概念252

二、公务员主管部门的职能252

第四节 公务员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253

一、公务员关系的产生253

二、公务员关系的变更255

三、公务员关系的消灭257

第五节 公务员关系的内容261

一、公务员的权利261

二、公务员的义务265

三、公务员的责任269

第六章 作为法律行为的行政处理272

第一节 德国的学理273

一、行政处理与法律行为和意思表示273

二、行政处理与行政事实行为277

三、行政处理与准法律行为279

第二节 日本的学理280

一、传统学理280

二、对传统学理的批评282

第三节 中国的学理284

一、我国大陆的学理284

二、我国台湾地区的学理287

第四节 对若干争论之检讨295

一、行政处理与法律行为——法律行为与意思自治有必然的联系吗?295

二、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之区分300

三、法律行为与准法律行为之区分302

第七章 对行政裁量的司法审查:英德比较306

第一节 行政裁量的基础问题306

一、行政裁量的概念306

二、行政裁量与法治(国)308

三、中国行政法学界的争论309

第二节 对行政裁量进行司法审查的基础与层次311

一、对行政裁量进行司法审查的基础311

二、对行政裁量司法审查的层次315

第三节 权力滥用(一):不合法(illegality)319

一、不恰当的目的(improper purposes)319

二、没有相关性(relevancy)321

三、侵犯基本权利(fundamental rights)323

第四节 权力滥用(二):不理性325

一、概述325

二、行政决定过程中的瑕疵328

三、规制行政权力行使的原则330

第五节 怠于行使裁量权(failure to exercise discretion)338

一、转授权338

二、规则/政策与裁量339

三、契约与裁量340

四、禁反言(estoppel)与裁量341

第八章 对行政解释的司法审查:以美国为例344

第一节 美国联邦法院在1984年之前的规则345

一、独立判断模式345

二、尊让模式346

第二节 谢弗林判例及其正当性论争348

一、谢弗林判例的内容与影响348

二、对谢弗林判例正当性的论证352

三、对谢弗林判例的批评与反批评358

第三节 谢弗林判例的相关争论问题364

一、谢弗林第一步中的问题:如何确定法律规定是否明确364

二、谢弗林第二步中的问题367

第四节 多维视野中的谢弗林判例377

一、谢弗林判例的规制国背景377

二、分权原则的两种理解:“控权”与“职能分配”379

三、原则与政策的区分381

第九章 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384

第一节 举证责任的概念385

第二节 行政诉讼中客观举证责任的分配386

一、学说与实践386

二、对行政诉讼客观举证责任分配问题的反思391

第三节 行政诉讼中主观举证责任的分配393

一、主观举证责任与辩论原则或职权调查原则393

二、我国行政诉讼在资料收集上应当采取的原则394

三、对我国相关规定的解释397

第十章 行政法(学)的新趋势399

第一节 行政法制度建构的新方向400

一、“平衡论”的发展400

二、行政正当性的寻求401

三、当代行政法的发展趋势与“新行政法”403

四、“制度建构型”的行政法发展模式404

五、“新管理论”对中国行政法发展的意义405

六、多样化的当代行政法原则405

七、协调发展导向型行政法406

八、现代行政法的挑战及其回应406

九、“合法性”与“最佳性”二维结构中的“新行政法”407

十、评论407

第二节 行政法学研究的新视野408

一、政府规制理论对传统行政法学的挑战409

二、社会科学的行政法学410

三、行政法政策学411

四、功能视角中的行政法411

五、行政过程论412

六、中国的过渡或转型行政法学412

七、评论413

第三节 中国行政法学的未来展望414

主要参考文献417

热门推荐